北美商业电讯

| 简体 | 繁体 | 2025年08月06日
+
订阅

一文看懂美国四大投行城市“鄙视链”!

更新于2025-08-06 17:38

对于志在投身投行的留学生而言,选择美国哪座城市开启职业生涯,远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是去纽约曼哈顿的华尔街逐梦?还是前往旧金山参与千亿科技IPO?

抑或是在芝加哥衍生品市场中博弈,亦或在洛杉矶打造TMT领域并购版图?

来自Wall Street Oasis(WSO)社区的一份“目标投行城市评级榜”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榜单中,纽约与旧金山被列为Tier 1,芝加哥与洛杉矶紧随其后,被列入Tier 2。

这份“非官方”却极具参考价值的榜单,透露出求职者在择地时考虑的几个关键维度:业务机会、行业资源、生活成本与人脉生态。

纽约:金融之巅,亦是预算黑洞

毋庸置疑,纽约是全美乃至全球的投行心脏。坐落于曼哈顿岛南端的华尔街,540米长的街道汇集了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及2900多家金融和外贸机构。

从大摩、高盛的总部,到布鲁克林大桥边初露锋芒的精品投行,纽约无疑为初入投行的年轻人提供了最全面的业务训练与最快速的人脉积累。

哥伦比亚大学与纽约大学也因“地利之便”成为华尔街人才输出的两大重镇。前者的商学院在华尔街拥有强大的校友网络,而后者的校园与整个纽约市融为一体,学子可以在上课与实习之间无缝衔接。

但纽约的代价也同样高昂。根据Zillow数据,在曼哈顿租一套单人公寓,月租高达4500美元。

这里高房租、高税收、高生活成本,加上快节奏与无休止的加班,一定程度上也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

旧金山:科技与金融的黄金联动

相较于纽约的“传统金融”,旧金山凭借硅谷的科技力量成为西海岸投行重镇。

旧金山湾区投行最大的特色在于“科技驱动”:各大行在此设立专属科技IPO团队,押注于独角兽公司上市浪潮。

数据显示,湾区承揽了全美约40%的科技IPO,诸如DoorDash、Airbnb等明星项目的承销皆由此完成。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在这里不仅承销,也早早参与财务顾问工作,甚至借助与红杉、a16z等VC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获取早期服务权。

摩根大通目前在旧金山湾区有近7000名员工,并在今年4月份宣布向当地追加380万美元的慈善支持,扩展其本地办事处。

小摩的这一举措,显示出其对湾区金融潜力的高度认可。

与纽约相比,旧金山湾区生活节奏更为“chill”,阳光沙滩与创业激情并存,成为一批希望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路径求职者的理想之选。

芝加哥:衍生品之都,理工男的天堂

地处美国中部的芝加哥,虽不及东西两岸光鲜,却是全球最重要的衍生品市场所在地。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日交易量以数万亿美元计,是全球唯一同时提供利率、股指、外汇和大宗商品期货期权交易的平台。

这也吸引了摩根大通、高盛等大行在芝加哥设立专属衍生品做市团队,年交易规模超过1200万亿美元。

对热爱量化、交易系统、模型构建等“理工科”风格岗位感兴趣的人才而言,芝加哥无疑是一块肥沃土壤。

此外,芝加哥生活成本相较纽约和旧金山湾区更为友好,虽然冬天气候寒冷,但薪酬与生活质量之间的性价比颇高。

洛杉矶:TMT投行的新兴战场

在投行的经典印象中,洛杉矶似乎略显边缘。但实际上,它在娱乐、传媒、科技交汇的TMT领域却拥有独特优势。

国际投行在洛杉矶设有办事处,其客户名单囊括了迪士尼、华纳兄弟、Netflix、Hulu、Snapchat等。

Moelis、Evercore、Lazard等洛杉矶精品投行则专注本地并购市场,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并购交易中颇具影响力。

与此同时,洛杉矶也因其浓厚的多元文化氛围,成为不少国际学生过渡适应的友好城市。

相较纽约的“压迫感”,这里的工作与生活更易取得平衡。

留学生求职建议:“选城市”之外,更要“建路径”

对于计划进入投行的留学生而言,城市只是选择的一部分,更关键的是“职业路径的规划”。

大一阶段便可以开始参与校内社团,如沃顿商学院的WUFC、哥大的Lion Fund等精英组织。

这些社团不仅提供模拟面试、案例训练、行业讲座等系统支持,更是Networking与推荐信的重要来源之一。

此外,各大投行与对冲基金每年在大学针对低年级学生开放的早期项目,是这些人进入行业的绝佳跳板。

参与者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公司文化与业务,还能通过多次出席活动获得面试机会,甚至提前锁定大三暑期实习offer或在招聘季直接进入Fast Track。

写在最后

投行从来不是一场“择城”游戏,而是一条“精进”的马拉松。

无论是华尔街的金色招牌,湾区的科技热潮,芝加哥的交易算法,还是洛杉矶的并购浪潮,真正的核心始终在于个人如何把握节奏、建立竞争力并步步为营。

城市有风格,但终点,始终掌握在走路的人手中。

主编精选,篇篇重磅,请点击订阅“邮件订阅

编辑:Vincy Lu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北美商业电讯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评论
用户名: 登录可见
匿名
发表评论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