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商业电讯

| 简体 | 繁体 | 2025年08月21日
+
订阅

“标题党”引发金融海啸,万亿美元蒸发!今年人工智能IPO没戏了?

更新于2025-08-21 14:47

今年以来,美国人工智能相关公司的IPO在市场上大获成功,让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的前景充满了幻想。不过,本周美股人工智能相关个股的突然集体大跌给这一乐观想法泼了一盆冷水,业内人士的观点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分歧。

说到底,这种分歧的最终症结还是在这一点:现在在人工智能上疯狂砸钱,未来究竟能不能盈利?

人工智能相关IPO火热

今年夏天,在美国新股发行火爆的市场中,首日三位数的涨幅已成为常态,而那些宣称与人工智能领域有联系的公司正在加快IPO时间表。

随着Figma Inc.(也在宣传中提到了其人工智能资质)等科技公司纷纷上演令人欣喜的上市盛况,许多考虑在今年秋季上市的公司都在大谈其人工智能的使用,IPO的公司数量迅速上升。

高盛集团美洲股权资本市场联席主管威尔·康诺利表示:“科技行业的人士正在加快IPO时间表,原本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年初完成IPO的人正在问我们能否更快地完成。”

摩根大通美洲股权资本市场联席主管基思·坎顿表示,到今年年底,可能会有数十家公司上市,总融资额可能超过150亿美元,使得今年通过IPO(不包括SPAC)筹集的资金总额接近400亿美元。

相比之下,去年美国交易所筹集了275亿美元,其中不包括SPAC、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但是,市场最新的表现可能会给人工智能相关IPO蒙上阴影。

美股人工智能相关个股连续大跌

不过,本周美股人工智能相关个股的拉垮表现给IPO的热情泼上了一盆冷水。

周三,由于担心人工智能推动的股市反弹可能即将崩溃,相关公司股票抛售加剧,美国股市四天内市值蒸发1万亿美元。标准普尔500指数连续第四天下跌,科技股占比较高的纳斯达克指数本周迄今已下跌7%,创下4月份以来最严重的抛售记录。

其中,英伟达股价自周一以来下跌了4.9%,此前年内上涨近30%;受人工智能热潮推动而此前大幅上涨的国防科技股Palantir一度大跌6%,股价在六天内跌掉了五分之一,此前年内接近翻倍。出租算力的CoreWeave在过去五个交易日中下跌了20%以上。另外,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的股价暴跌逾7%,而英国芯片制造商Arm的股价下跌3.6%。

在讨论是什么导致此次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股大跌时,分析师将矛头指向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的一份报告。

AJ Bell金融分析主管丹尼·休森表示:“麻省理工学院(MIT)关于人工智能热潮的报告已经打击了市场情绪。”

《每日电讯报》也指出:“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结果有可能成为刺破科技股市场泡沫的针,该泡沫已使美国股市价值增加了数万亿美元。”

MIT的“标题党”

那么,麻省理工学院的报告究竟说了什么呢?

《财富》杂志周一发布每日简报,标题赫然出现《MIT报告:95%的公司生成式人工智能试点项目均以失败告终》。这个标题实在是太具有打击性了。

但实际仔细看来,这个标题有些过于耸人听闻。

实际上,MIT NANDA计划的报告标题是《GenAI鸿沟:2025年商业AI状况》。报告指出,尽管生成式AI为企业带来了希望,但大多数推动收入快速增长的举措都失败了。只有大约5%的AI试点项目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绝大多数项目停滞不前,对收益几乎没有产生可衡量的影响。

报告进一步解释,“由19或20岁年轻人领导的初创公司“一年内收入从零跃升至2000万美元,”但对于95%的公司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施都存在不足。核心问题不在于人工智能模型的质量,而在于工具和组织之间的“学习差距”。数据还揭示了资源配置的错位,超过一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预算用于销售和营销工具。但是,后台自动化带来了最大的投资回报——消除了业务流程外包、削减了外部代理成本并简化了运营。

总体来说,MIT报告的核心是指95%的人工智能试点项目尚未产生收益,还不能与“以失败告终”划等号。

短期无法获利,市场规模支撑不足

不过,短期无法有效盈利,仍然是人工智能行业目前的最大痛点,毕竟前期已经投入了海量的资金。

自2022年ChatGPT推出以来,硅谷一直坚信人工智能将改变经济。企业高管们为此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为员工购买工具,并预测这将带来巨大的成本节约。

然而,就连ChatGPT制造商OpenAI也发出了警告。在OpenAI完成最新一轮数十亿美元融资后,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周一在一次私人晚宴上告诉记者:“当泡沫出现时,聪明人会对真相的一点点兴奋过度,”他说。“我们是否正处于投资者整体对人工智能过度兴奋的阶段?我的看法是肯定的。”他还补充说,有些人可能会损失“巨额资金”。

此外,据《纽约时报》报道,Meta本周宣布重组其人工智能部门,将缩减员工人数。该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是迄今为止市场上最挥金如土的投资者之一,他向人工智能工程师投入了数亿美元,以吸引他们加入Meta。

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三年数据中心投资将达到3万亿美元,主要由债务驱动。几乎所有这些产能都是为了推动预期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激增。

巨大的投入,短期无法获利的现状,无疑意味着同样巨大的风险。这也暴露出一个难以忽视的事实:人工智能行业尚未找到盈利方法,而且可能永远也找不到。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科学家兼人工智能咨询公司创始人安德鲁·迈克菲曾感叹:“人工智能的原始技术驱动力非常强大,但它无法决定人工智能改变经济的速度。”

运行人工智能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而且随着运营的推进和规模的扩大,预计成本还会更高。

麦肯锡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中透露,其研究表明,到2030年,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将需要在计算方面投入高达6.7万亿美元才能满足需求。软件公司Hartinger估计,到今年年底,人工智能行业的市场规模仅为约3059亿美元,因此很难想象未来五年内会有数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该行业,更不用说以后了。

曾经热衷AI的高管开始退缩

因此,那些投资人工智能的高管们开始退缩也就不足为奇。

工作管理软件公司Asana在5 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发现,在对近4000名IT工作者进行调查后,29%(即三分之一)在2024年投资人工智能的公司现在后悔作出了该决定。

标普全球市场情报公司在今年3月发布的一项类似调查显示,1000家已投资人工智能的公司中,有42%的公司已经放弃了这些努力——相比2024年放弃人工智能项目的17%的比例大幅上升。

摩根大通首席信息官洛丽·比尔告诉《纽约时报》,在该银行决定限制员工使用ChatGPT之后,她已经否决了数百个其他人工智能项目。

最新的例子是人工智能的“网红”公司——2023年估值已达到10亿美元的Character.AI。该公司的新任首席执行官卡兰迪普·阿南德表示,公司已经放弃了公司初创时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使命,并强调公司不再构建自己的专有大型语言模型。

《连线》杂志指出, Character.AI的转变背后有一个残酷的现实:尽管有风险投资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和谷歌等大型公司的支持, Character.AI仍然难以真正创造收入。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考虑到训练大模型的成本极其高昂。

从很多方面来看,这家初创公司的惊人转变就像是对人工智能行业的一个严重警告,许多专家担心这是一个即将破裂的泡沫。

当然,仍然有人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保持乐观。

Wedbush分析师丹·艾夫斯在周三给投资者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仍处于人工智能革命的早期阶段,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由人工智能教父黄仁勋和英伟领导的少数科技公司所创造的价值,其应用才刚刚开始大规模扩展。”

他补充道,“鉴于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的数万亿美元,科技牛市周期至少还会持续2-3年。”

主编精选,篇篇重磅,请点击订阅“邮件订阅

编辑: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北美商业电讯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评论
用户名: 登录可见
匿名
发表评论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