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商业电讯

| 简体 | 繁体 | 2025年08月28日
+
订阅

英伟达二季报前瞻,五大核心看点!对华业务或损失80亿美元

更新于2025-08-26 11:12

8月最值得关注的美股业绩报马上就要来了!

英伟达将于周三收盘后公布其第二季度业绩,为大型科技公司的财报季画上句号。

这份财报并非普通的季度数据披露,而是一场牵动全球金融市场的盛事。

原因在于,英伟达已经不再是一家普通的科技公司。它的芯片产品,是整个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算力核心;它的股价波动,可以直接撼动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它的业绩与指引,往往比美联储的利率决策更能影响市场情绪。

此前,英伟达与特朗普政府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特朗普撤销了之前禁止英伟达向中国销售芯片的禁令,但现在要求英伟达向政府支付在中国销售芯片的15%分成。

特朗普最初于4月份禁止向中国出售芯片,并于7月份取消禁令。英伟达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预计第二季度的利润将损失80亿美元。

特朗普还宣布,除非企业承诺在美国生产,否则将对出口到美国的半导体征收100%的关税。英伟达应该获得豁免。

截至周一,英伟达股价今年迄今已上涨35%,过去12个月上涨40%。今年7月,英伟达成为首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

根据彭博分析师的一致预期,英伟达本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 (EPS) 预计为1.01美元,营收为462亿美元。去年同期,该公司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68美元,营收为300亿美元。这意味着每股收益和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9%和53%。

去年第二季度,英伟达每股收益 (EPS) 和营收分别增长151%和122%。在人工智能热潮兴起期间,英伟达的每股收益和营收增长经历了大幅增长,但过去几个季度有所放缓。

Evercore ISI分析师Mark Lipacis预计英伟达第二季度数据中心营收将达到412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262亿美元。作为英伟达第二大业务部门的游戏业务营收预计将达到38亿美元。

投资者将关注英伟达GB200超级芯片的持续出货量扩张、即将推出的Blackwell Ultra芯片的销量增长、人工智能支出,以及该公司周三财报电话会议上对中国销售情况的评论。

KeyBan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John Vinh在给投资者的报告中写道:“鉴于服务器(原始设计制造商)GB200机架制造良率的提高(我们认为已接近 85%),我们认为机架出货量有望在第四季度达到1.5-1.7万台,全年(Grace Blackwell)机架出货量将接近3万台,而我们之前(估计)为2.5万台。”

不过,Vinh还警告称,如果英伟达决定不将第三季度芯片销售到中国的直接收入纳入其中,他认为第三季度的业绩指引将低于普遍预期。

Baird高级研究分析师Tristan Gerra也对英伟达三季度每股收益和营收预期给出了同样乐观的展望,理由是GB200的强劲销量。与此同时,Wedbush分析师Matt Bryson则将英伟达的目标价从175美元上调至210美元,原因是英伟达的需求和出货量反馈良好。

他在给投资者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仍然相信,已宣布的超大规模支出的增长将主要用于构建人工智能能力,并最终流向英伟达,因为英伟达提供了不成比例的人工智能服务器价值。”

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市场准备一款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芯片,但该公司需要获得特朗普的批准才能在该地区销售。

【英伟达二季报五大核心看点】

1. Blackwell 爬坡与交付

英伟达 2025 年最重要的产品,无疑是 Blackwell 架构 GPU。这是继 Hopper 之后的又一代旗舰平台,被黄仁勋称为“史上最强 AI 芯片”。

Blackwell 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性能,更在于系统化整合。与 Hopper 单卡不同,Blackwell 以 NVL72 机柜为单位销售,内含数十个 GB200 GPU、NVLink 高速互联、存储与散热系统。这意味着,英伟达不再仅仅卖 GPU,而是卖“完整的 AI 工厂”。

投资者在财报中最关心的是:

- 量产进度:是否已从小批量试产进入大规模出货。

- 良率与成本:是否存在工艺瓶颈,毛利率能否维持高位。

- 客户采用情况:微软、谷歌是否已在数据中心部署 Blackwell 集群。

若管理层确认 Blackwell 出货顺利且需求强劲,市场将进一步确认 AI 基建周期的延续。

2. 数据中心与网络产品的结构变化

在过去两年,英伟达的数据中心收入已从不足 100 亿美元/季度增长至 400 亿美元/季度以上。

然而,在数据中心收入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 Compute(GPU 计算):仍占大头,但增速逐渐趋缓。

- Networking(网络互联):增速更快,InfiniBand、NVLink 已成为数据中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带来两个结果:

1. 毛利率提升 —— 网络设备的利润率往往高于 GPU 硬件。

2. 绑定效应增强 —— 客户一旦购买英伟达 GPU,就必须配套其网络方案。

因此,市场预期未来几年英伟达的网络收入占比将从 10% 提升至 20% 以上,成为利润的重要来源。

3. 中国市场与政策变量

中国市场曾是英伟达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在美国出口管制之后,情况急转直下。

- 2023 年底,美国限制高性能 GPU(A100/H100)出口至中国,英伟达被迫推出 H20 替代型号。

- 2024 年底,进一步限制使 H20 也无法出口,公司因此在 Q1 计提 45 亿美元库存损失。

- 2025 年 Q2,中国业务几乎为零。

市场传闻,美国可能允许英伟达通过“营收分成协议”向中国有限销售,但尚未确认。若财报中管理层能给出积极信号,市场将解读为利好;若继续强调不确定性,则下半年业绩可能承压。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止在于规模(约占全球 GPU 市场 20%),更在于长期战略。如果英伟达彻底失去中国,AMD、华为等本土厂商将获得发展空间,削弱其全球垄断地位。

4. 主权 AI 与地缘政治

在欧美科技巨头之外,一个新的客户群体正在崛起——主权 AI 项目。

- 中东: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计划投入数百亿美元建设国家级 AI 数据中心。英伟达已确认获得部分订单。

- 欧洲:法国、德国也在推动“欧洲 AI 战略”,强调算力自主。

- 日本:政府联合企业成立“AI 超算计划”,采购 GPU 构建本土算力中心。

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不依赖单一科技巨头,而是以国家为主导,目标是掌握 AI 基础设施的主权。英伟达凭借硬件与软件优势,成为唯一能快速交付大规模集群的厂商。

因此,主权 AI 不仅是英伟达的新收入来源,也让它在地缘政治中获得更高战略地位。

5. 软件与服务化转型

英伟达正在积极推动软件与云服务,试图复制微软和 Adobe 的“订阅模式”:

- CUDA:仍是最核心的开发平台,形成技术锁定。

- DGX Cloud:提供云端 GPU 算力租赁服务。

- NIM(NVIDIA Inference Microservices):一套预训练推理微服务,面向企业客户。

这些服务的共同特点是毛利率极高(>90%),一旦规模化,将显著改变公司的盈利结构。

市场普遍预期,未来 3–5 年,软件与服务收入将占英伟达营收 10% 以上,成为估值的重要锚点。

英伟达的 FY26 Q2 财报,不仅是一份公司业绩表,更是全球 AI 投资周期的风向标。

- 乐观情景:Blackwell 出货顺利,Q3 指引 ≥ 550 亿美元,中国市场有积极信号 → 股价有望继续创历史新高,AI 板块再度升温。

- 基准情景:营收符合预期,Q3 指引中性(530–540 亿美元),中国市场仍不确定 → 股价震荡,市场等待更多验证。

- 悲观情景:Q3 指引低于 530 亿美元,或 Blackwell 出现交付问题 → 股价可能大幅下跌,带动美股短期调整。

主编精选,篇篇重磅,请点击订阅“邮件订阅

编辑: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北美商业电讯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评论
用户名: 登录可见
匿名
发表评论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