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又被大佬清仓!黄仁勋再遭打击,本周三大问题待解
近期公布的美国机构投资者的三季度13F报告,再次给本周11月19日的英伟达第三季度财报蒙上了阴影。
最新的13F报告显示,硅谷知名投资大佬彼得·蒂尔(Peter Thiel)已经清仓英伟达,并且缩减了股票投资规模,似乎嗅到了什么。

尽管英伟达的市值最近突破了5万亿美元,但蒂尔还是完全抛售了该公司的股票,将其基金的股票投资组合缩减了大约三分之二,同时围绕三家市值巨大的公司构建了新的投资组合。
蒂尔此前曾警告说,人工智能的炒作周期远远领先于其真正的经济效益,而他第三季度的投资组合调整也与这一观点相符。
清仓英伟达,减仓特斯拉
Thiel Macro LLC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尽管英伟达持续取得季度业绩突破性增长,市值也跃升至5万亿美元以上,但该基金果断地进行了清仓操作。
13F文件显示,占整个基金投资组合的近40%的53.7万股英伟达股票完全消失,同时此前占总投资组合19%的Vistra Energy 的股票被清空 。
另外,Thiel Macro LLC披露的权益资产总额也从第二季度的近2.12亿美元降至第三季度的仅7440万美元,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此外,该基金的换手率徘徊在80%以上,只剩下三只持仓:特斯拉、微软和苹果。
不过,特斯拉也被减仓,持股数量被削减至仅6.5万股,占该基金总持股量的近39%。与此同时,该基金投资了微软和苹果,分别占投资组合的34%和27%。
以下是彼得·蒂尔第三季度13F报告中的投资组合变动。
全部售出
英伟达 (NVDA)
股票卖出量:537,742股;此前持仓比例:40.07%;结果:全部清仓
Vistra (VST)
股票出售数量:208,747股; 先前持仓比例:19.08%; 结果:全部清仓
新增仓位
苹果公司 (AAPL)
股票新增:+79,181股;投资组合权重:27.08%;预计平均价格:219.89 美元
微软 (MSFT)
股票增持:+49,000股;投资组合权重:34.09%;预计平均价格:502.61 美元
调整仓位
特斯拉 (TSLA)
股票售出:207,613股;变化:-76.16%;调整后投资组合权重:38.83%。
彼得·蒂尔现年58岁,1996年创立了蒂尔资本管理公司,并于1998年与他人共同创立了PayPal,并担任PayPal的首席执行官。之后,蒂尔在旧金山创立了全球宏观对冲基金Clarium Capital。2003年,他创办了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并一直担任董事长。同时,他还帮助Founders Fund成为硅谷最具影响力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该机构曾支持过SpaceX和Airbnb等企业。
在投资方面,他经营着自己的对冲基金Thiel Macro LLC,截至第三季度,该基金持有近7440万美元的美国股票多头头寸,较第二季度的2.12亿美元大幅下降。
此外,《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彼得·蒂尔的个人净资产高达163亿美元,排名第131位。
人工智能炒作蒙上阴影
彼得·蒂尔的这一操作,在痴迷于人工智能的美股市场中显得尤为突出。
英伟达的基本面发展迅猛,蒂尔也对这种优势表示赞赏,称英伟达是硬件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但在另一方面,他警告说,人工智能炒作周期正在失控,并将当前形势与1999 年相提并论,当时投资者预期未来大约需要15-20年才能实现。
他认为,人工智能具有变革性,但发展缓慢,而且平台(而不是目前纯粹的芯片)才能提供真正持久的经济效益,因此他将资金投入到苹果、微软这样产品更为多元化的公司之中。
彼得·蒂尔并非唯一持此看法的人。
此前,杰夫·贝佐斯将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描述为“工业泡沫”。高盛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则认为,这一泡沫将在12至24个月内消退。同样,传奇投资人詹姆斯·安德森也称英伟达为OpenAI项目提供的1000亿美元融资计划“令人不安”。
最近,《大空头》的原型迈克尔·伯里对英伟达和帕兰提尔公司建立了大量看跌期权头寸。
软银集团的孙正义动作更快,上周宣布已于10月份出售了其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份,约3210万股,套现58.3亿美元。
三季度财报关注三点
英伟达 的投资者们正面临一个重要时刻:其第三季度财报将于本周11月19日发布。此次的财报让所有人都十分紧张。
近几周来,人们对人工智能泡沫可能形成的担忧日益加剧——此前人工智能概念股连续几个季度飙升,估值也随之水涨船高。现在,一些人开始担心这些估值水平是否可持续。
以下是英伟达11月19日财报发布期间值得关注的三件事:
1. 英伟达优势能保持吗?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最近向投资者透露了该公司最新人工智能芯片架构Blackwell以及将于明年推出的升级版Rubin的市场需求。他表示,截至目前,Blackwell和Rubin产品以及网络设备的累计出货量在2025年和2026年将达到约 5000 亿美元。
这印证了市场对英伟达顶级图形处理器(GPU)的需求依然强劲的观点,但同样重要的是,竞争对手AMD公布了创纪录的季度收入,并刚刚发布了引领下一代人工智能计算的战略。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收集有关英伟达如何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线索至关重要,而这很可能与创新理念有关。
2. 销售盈利能力如何?
英伟达近几个季度的毛利率均保持在70%以上,并计划继续保持这一水平。这表明其销售盈利能力强劲,也是公司持续成功的关键。
去年第四季度推出的Blackwell的量产进程,应该有助于公司简化流程并提升毛利率——除非遇到不利因素。如果进展顺利,这将对英伟达未来的产品发布大有裨益——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公司的目标是每年推出新产品。
3. 中国业务进展如何?
由于美国的出口限制,英伟达一直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近年来,中国自身也倾向于使用国产芯片。黄仁勋一直致力于将英伟达带回中国——据CNBC报道,他认为到下个十年,中国市场的价值可能达到“数千亿美元”。
黄仁勋不太可能会在财报发布会上宣布解决此问题的方案,但任何有关他在此问题上的策略或可能与特朗普政府就此事举行的会晤的线索都值得关注。
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机遇,未来几年可能会极大地推动英伟达的收入增长。
美国银行上调盈利预期
英伟达上一季度,公司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1.05美元,公认会计原则(GAAP)下每股收益1.08美元,总营收467.4亿美元,均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对于即将到来的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预计将达1.25美元,环比增长19%;营收预计达548亿美元,环比增长17%。
值得注意的是,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速超过营收增速,这意味着净利润率有望扩大 —— 预计下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率将从之前已十分出色的55.3%进一步提升至56.2%。
尽管英伟达短期面临着多重利空,但美国银行仍然上调了对英伟达2026/27/28年的盈利预期。
分析师表示,英伟达是唯一一家在大型AI集群中拥有成熟全栈机架级执行能力的商用芯片供应商,到2026年下半年,该公司将拥有三代芯片(Blackwell、Blackwell Ultra和Vera Rubin)的经验。
他们还指出,云资本支出方面的担忧往往具有季节性,在第四季度最为严重,而随着新年的到来和云客户提供其资本支出展望,这种情况可能会得到解决。
在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前,分析师将2026/27/28财年的非GAAP每股收益预期分别上调3%/12%/14%,至4.56美元/7.02美元/9.15美元。同时,分析师还将2026、2027和2028财年的销售额预期分别从2041.4亿美元上调至2084.8亿美元,从2716.2亿美元上调至3001.9亿美元,以及从3435.9亿美元上调至3839.5亿美元。
主编精选,篇篇重磅,请点击订阅“邮件订阅”
|